点击量: 上线日期:2019-07-29
众所周知,混凝土结构是多孔的,其内部空隙率一般为8%~10%。密实度反映了固体材料在单位体积内的填充程度,与强度、不易冻性、长久性、传声和传热特性有关。高压实度可达90%以上。低的只有75%。密度可以通过容重、吸水率和不渗性试验来测定。不渗试验能充分反映混凝土的密实度性能。
武汉长江大桥上世纪50年代建成的公路梁、桥面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经过50年的运行,在一次大修中,发现原来的钢筋根本没有腐蚀。像新的钢筋一样,桥表面的水泥浆仍然很坚固,就像九江长江大桥的40年代一样。近40年来,无渣无枕米跨钢筋混凝土箱梁一直没有被取代。这反映了当时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工艺过程:材料级配、搅拌运输、浇注、振捣、养护、拆除、胀拉、装前就位、现场连接及内力调整等工艺过程。严格、周密的操作规程要认真执行,使混凝土的密实度得到充分保证和启动。具有自身的防水功能。目前,混凝土标号已得到改善,但常出现裂缝、蜂窝、麻面、甚至孔洞等质量缺陷。
密实度得不到保证,会受到外界水、氧气、二氧化碳、酸雨的侵入,与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产生化学反应作用产生碳酸钙,而使砼发生碳化引起进一步收缩。若保护层遭到破坏,会危害钢筋的钝化膜受到破坏而致锈蚀。钢筋锈蚀后的体积增大产生膨胀应力,进一步造成混凝土的裂缝扩大甚至呈块状碎裂。而桥面防水的主要目的现在的认识仅仅就是防止水和大气中有害物质浸入到砼内。
所以现在防水层的材料应运而生,但迄今尚未真正找到标本兼治的桥面防水技术的措施和范例。本文在前言中已述及,当前的桥面防水技术,仍停留在将房建中的防水层所用的有机柔性材料,搬用在桥面防水工程中。是暂时解决了治标的问题。桥面防水固然可通过迄今常用的卷材或有机材料的涂层来保护,往往使人们高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仅仅是起到如“穿雨衣”的物理保护作用,而忽略了其自身的长久性,也难以解决砼结构内存在的缺陷的问题。
何况这些防水材料与砼本身不是同一属性,膨胀系数不同,易老化,且无法增加砼的密实度和抗渗能力。解决不了标本兼治的难题。当然迄今这些材料发展很快,而且在其他工程的防水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还是处于起步阶段。若将其作为用于桥面防水技术是并不相宜的,经了解有的桥面设置的防水层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其在桥面和铺装层之间的粘结强度不足出现了铺装层的破坏;
有的形成了“两张皮”…等。笔者认为桥面防水技术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解决外界有害物质对桥面混凝土的侵害,要引起重视的是砼梁体结构是刚性的受力结构,受外界的各种动载的冲击影响很大,尤其发生不可预见的地震、船撞桥的外力时,万一出现了裂缝,应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如果用有机的柔性材料涂盖在其表面,由于其存在延展性,如聚脲等材料达到300%,就会掩盖砼表面的裂缝而被忽视隐患,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所以看来桥面防水技术根本之道先要解决提高梁基体自身的防水功能外,因地制宜,因材制宜。按照物以类聚的规律选择标本兼治的防水材料来做好桥面防水技术工作。
综合所述,就是桥面防水的介绍了,相信经过我的介绍会对您有所帮助。
上一篇:桥梁加固
下一篇:了解粘贴钢板加固材料的要求